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刘宗义博士做客我校人文素质大讲堂 |
发布人:校语言文字 发布时间:2021-05-14 浏览次数:13 |
5月12日下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博士做客我校人文素质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关于“中印关系”的报告。报告由思政教学部主任沈李主持。思政教学部副主任韩伟、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相邻的发展中大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但近年来,中印两国在西藏解放、领土划分、经贸往来等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一度严重影响了中印两国的正常往来。刘宗义主任以中印边界加勒万河谷冲突为开篇,从中印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印度的版图、国家概况做了概述。他指出,边界问题由来的关键是对西藏地位的认知存在历史观的冲突。当前,中印两国在相互认知上仍存在巨大差异。中国认为两国作为相邻的发展中大国,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印度则认为中印两国的竞争远多于合作,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印度不允许中国继续崛起,不接受中国成为亚洲主导国家。 他还指出,对于中印贸易关系,两国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分歧,疫情期间,印度全面打击中国在印企业,然而中印双边贸易额依然居高不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自莫迪上台后,对印度自身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以地缘竞争思维对待中国的经济合作倡议,对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存在误判,同时,受印度传统的霸权心态、外交做派和传统的民族主义情绪作祟,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持反对和对冲态度。然而,莫迪及印度还是需要在多个方面借助中国,因此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印度十分重要。 对于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刘宗义主任也做出了预判:印度传统霸权心态和外交冷战思维没有变化,虽然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已经顶不住我国攻势,但仍希望与美日等加强合作以抗衡“一带一路”,边界对峙事件仍会发生。 报告最后,思政教学部主任沈李做了简短的总结。她高度赞扬了报告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向现场师生推荐了延伸阅读的时事评论文章,进一步厘清未来中国对印度的政策,帮助对今后的教学积累知识储备,充实并丰富教学内容。
|